配方顆粒臨床應用
一、配方顆粒的包裝
產品采用單劑量小包裝主要是基于防潮的考慮,為保持產品的原汁原味,生產過程中未加入任何防潮劑。從中醫的辨證論治角度看,小袋單味藥能滿足藥味的增減變化,但因劑量固定,而不能進行單味藥量的增減,給醫生的用藥習慣帶來不便。為此,我們在確定包裝規格的時候,對各種的常用處方量進行了考察,并征求了大量名老中醫的意見和建議,盡量使包裝規格能夠適應臨床的需要。如藥典規定黨參的用量為9-30克,通常處方用量有10克、20克、30克等情況,我們將包裝規格確定為10克;甘草的規定量為3-9克,通常的處方量有3克、6克、9可,我們將包裝量定為3克,這樣可以通過整倍數增加而滿足臨床配方使用。
多劑量包裝如瓶裝的形式看起來能夠滿足醫生的需要,實際上不可行,瓶裝的裝量至少都是100克,只要一次打開不能用完,就會有幾個不能避免的問題:第一、開瓶后容易吸潮,對存放環境要求高;第二、衛生難以保障,容易引起藥物污染;第三、劑量折算難以把握,配方調劑極不方便。
多劑量包裝如瓶裝的形式看起來能夠滿足醫生的需要,實際上不可行,瓶裝的裝量至少都是100克,只要一次打開不能用完,就會有幾個不能避免的問題:第一、開瓶后容易吸潮,對存放環境要求高;第二、衛生難以保障,容易引起藥物污染;第三、劑量折算難以把握,配方調劑極不方便。
二、配方顆粒的用法
1、沖服方法:將醫生所開一劑藥中的每一小袋藥沿易撕口撕開,倒入同一杯中,加入適量(300-400ml左右)沸水,攪拌使其溶化、調勻、溫服,按醫囑分二至三次服用;小兒用藥,需要減量的,一付藥可分為四至五次服用。
2、注意事項:
A、沖藥用水須為開水(90-100°C),且加水量要足夠,視藥味的多少及藥量的大小,最好不少于300ml。
B、加水后一定要充分攪拌,一般需攪拌一分鐘左右,并悶五分鐘,使其充分溶解。
C、第二次、第三次服用時,可加入適量開水兌熱,或將盛藥的杯子(或瓶子)至于開水中加熱后再喝,喝前攪拌均勻。
D、如處方中有粉末包裝的產品,琥珀粉因不能再水中濕潤,按照散劑的服用方法分量進行沖服為好;其余粉末可加入藥液中,在每次分量前先攪拌均勻并立即分量。
2、注意事項:
A、沖藥用水須為開水(90-100°C),且加水量要足夠,視藥味的多少及藥量的大小,最好不少于300ml。
B、加水后一定要充分攪拌,一般需攪拌一分鐘左右,并悶五分鐘,使其充分溶解。
C、第二次、第三次服用時,可加入適量開水兌熱,或將盛藥的杯子(或瓶子)至于開水中加熱后再喝,喝前攪拌均勻。
D、如處方中有粉末包裝的產品,琥珀粉因不能再水中濕潤,按照散劑的服用方法分量進行沖服為好;其余粉末可加入藥液中,在每次分量前先攪拌均勻并立即分量。
三、配方顆粒的溶化性
在探討配方顆粒溶化性的時候,我們首先應該分清難溶與不溶的概念:對于配方顆粒而言,難溶是指溶解比較緩慢,但基本上能溶解,只是溶解的時間可能要長一些(因為配方顆粒在制作過程中為了避免添加輔料,所以采用藥物提取的干粉直接經過物理擠壓,干壓成型,得到的顆粒硬度較大,不像濕法制粒的顆粒比較疏松);不溶是指完全或部分不能溶解。配方顆粒中不溶或難溶的藥物主要有以下兩種情況:
A、顆粒本身是由藥材的超微粉壓成的,或是直接包裝的超微粉,這些藥物基本不溶解,沖服時會出現沉淀現象,每次分量或服用前應先攪拌均勻。如川貝母、全蝎、蜈蚣、西洋參、三七、炮山甲、朱砂、琥珀等。其中琥珀粉因藥材本身性質的原因,在水中漂浮于水面,完全無法潤濕,可按散劑的方法進行服用。
B、有些種子類、根莖類中藥含油脂、膠質、淀粉較重的產品,沖服時出現混濁、絮凝或少量沉淀,尤其是在藥液冷卻后比較明顯。這類品種常見的有:車前子、菟絲子、法半夏、山藥等。這些藥物在沖服時應避免使用溫水或冷水,并應充分攪拌。
A、顆粒本身是由藥材的超微粉壓成的,或是直接包裝的超微粉,這些藥物基本不溶解,沖服時會出現沉淀現象,每次分量或服用前應先攪拌均勻。如川貝母、全蝎、蜈蚣、西洋參、三七、炮山甲、朱砂、琥珀等。其中琥珀粉因藥材本身性質的原因,在水中漂浮于水面,完全無法潤濕,可按散劑的方法進行服用。
B、有些種子類、根莖類中藥含油脂、膠質、淀粉較重的產品,沖服時出現混濁、絮凝或少量沉淀,尤其是在藥液冷卻后比較明顯。這類品種常見的有:車前子、菟絲子、法半夏、山藥等。這些藥物在沖服時應避免使用溫水或冷水,并應充分攪拌。
四、配方顆粒品名標準
中藥在幾千年的發展過程中產生了很多同物異名或同名異物情況。實際上,在不同的地區,對同一種中藥的叫法可能是不一致的;就算是同一地區的同一種中藥,不同的醫師在書寫處方時,也經常使用不同的習慣名稱或別名。嚴格來說醫生的處方用名有一部分是不規范的,所以在《中藥飲片炮制規范》中列入“處方應配”一欄,用于指導藥房調配處方。如處方寫“百部”或“蜜百部”均應配“蜜百部”,寫“補骨脂”配“鹽補骨脂”,寫“款冬花”配“蜜款冬花”等。中藥配方顆粒的品名嚴格按照現行版中國藥典進行定制,同時也符合“處方應配”的要求。
五、配方顆粒與復方湯劑
中藥配方顆粒的混合湯劑與中藥飲片的復方湯劑,從整體上說,兩者在外觀和口感上并沒有什么區別;而且自中藥配方顆粒上市以來,已在全國上千家大型醫院進行推廣應用多年,其療效已得到廣大醫師和患者的認可。
飲片“單煎后混合”與“混合后煎煮”,這兩種形式在化學成分或藥效上究竟有無差別或有多大的差別,對于這個問題,我們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理解。
(1)中藥在中國的應用已有幾千年的歷史,中藥的制劑古已有之,膏、丹、丸、散、湯劑從古至今都是主要用于內服的制劑。其中丹、丸、散劑都不是中藥共煎的產物,我們現在所用的中醫藥處方湯劑基本上是以原古方加建而成,但這些古方也并不都是湯劑,但他們在療效上并無顯著性差異。根據現在的高等中醫藥院?!斗絼W》教材,在幾百個方劑中,大部分的經典方式丸劑和散劑,如銀翹散、六味地黃丸、平胃散、四逆散等,而丸劑和散劑正好不是將飲片共煎使用的,而這些方劑的療效同樣經受了歷史的考驗,而被作為經典方劑收入高等教育的教科書中。而且現代醫師在使用這些丸、散劑的基本方法進行辯證加減后組成的湯劑照樣具有非常好的療效。
(2)從目前國內的一些研究報道看,藥物在一起混煎,有些藥物成分相互之間會產生作用,但多數是酸堿性成分的相互反應。但這種藥物間化學物質的相互作用對臨床療效有何影響,目前還沒有明確的報道。日本在這方面做了大量的研究,如黃連含堿性成分,它分別與幾十種韓酸性物質的藥材在一起煎煮時會發生酸堿沉淀反應,且煎液中的黃連小檗堿含量明顯下降,但這種沉淀物在小腸的腸液中又會溶解而還原為原來的酸、堿性成分,國內也有一些報道,復方“單煎”和“混煎”液的化學成分分析和藥理實驗表明,兩者沒有顯著性差異。
(3)藥物之間的的化學成分的反應時一個非常復雜的過程,而有機化學的反應更是需要溫度、壓力、時間、催化劑等條件具備的情況下才有可能發生。所以,在單純的水煎煮條件下,特別是中藥復方湯劑的家庭式煎煮條件下(時間一般只有10-15分鐘,壓力為常壓,溫度一般不足100°C),藥物能發生哪些化學反應是很難確定的。
(4)我公司已聯合多家科研院所開展了這方面的研究工作,并且進行了清胃散、歸脾湯、酸棗仁湯、理中湯、四物湯等十多個復方湯劑和對應配方顆?;旌蠝珓┑牡攘啃院偷刃匝芯?。研究結果表明:配方顆粒的混合湯劑和中藥飲片的復方湯劑,兩者的化學成分并無差別,臨床療效也無顯著性差異。
飲片“單煎后混合”與“混合后煎煮”,這兩種形式在化學成分或藥效上究竟有無差別或有多大的差別,對于這個問題,我們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理解。
(1)中藥在中國的應用已有幾千年的歷史,中藥的制劑古已有之,膏、丹、丸、散、湯劑從古至今都是主要用于內服的制劑。其中丹、丸、散劑都不是中藥共煎的產物,我們現在所用的中醫藥處方湯劑基本上是以原古方加建而成,但這些古方也并不都是湯劑,但他們在療效上并無顯著性差異。根據現在的高等中醫藥院?!斗絼W》教材,在幾百個方劑中,大部分的經典方式丸劑和散劑,如銀翹散、六味地黃丸、平胃散、四逆散等,而丸劑和散劑正好不是將飲片共煎使用的,而這些方劑的療效同樣經受了歷史的考驗,而被作為經典方劑收入高等教育的教科書中。而且現代醫師在使用這些丸、散劑的基本方法進行辯證加減后組成的湯劑照樣具有非常好的療效。
(2)從目前國內的一些研究報道看,藥物在一起混煎,有些藥物成分相互之間會產生作用,但多數是酸堿性成分的相互反應。但這種藥物間化學物質的相互作用對臨床療效有何影響,目前還沒有明確的報道。日本在這方面做了大量的研究,如黃連含堿性成分,它分別與幾十種韓酸性物質的藥材在一起煎煮時會發生酸堿沉淀反應,且煎液中的黃連小檗堿含量明顯下降,但這種沉淀物在小腸的腸液中又會溶解而還原為原來的酸、堿性成分,國內也有一些報道,復方“單煎”和“混煎”液的化學成分分析和藥理實驗表明,兩者沒有顯著性差異。
(3)藥物之間的的化學成分的反應時一個非常復雜的過程,而有機化學的反應更是需要溫度、壓力、時間、催化劑等條件具備的情況下才有可能發生。所以,在單純的水煎煮條件下,特別是中藥復方湯劑的家庭式煎煮條件下(時間一般只有10-15分鐘,壓力為常壓,溫度一般不足100°C),藥物能發生哪些化學反應是很難確定的。
(4)我公司已聯合多家科研院所開展了這方面的研究工作,并且進行了清胃散、歸脾湯、酸棗仁湯、理中湯、四物湯等十多個復方湯劑和對應配方顆?;旌蠝珓┑牡攘啃院偷刃匝芯?。研究結果表明:配方顆粒的混合湯劑和中藥飲片的復方湯劑,兩者的化學成分并無差別,臨床療效也無顯著性差異。
六、配方顆粒與中藥飲片的等量性及等效性研究
全國六家中藥配方顆粒試點生產企業,都對中藥配方顆粒與中藥飲片的等量性及等效性進行了相應的研究,其研究結果大致相當。
1、等量性研究
為了確定中藥配方顆粒與中藥飲片煎劑的等量性,以便折算中藥配方顆粒在臨床上的用量,四川新綠色藥業聯合成都中醫藥大學、四川省中醫藥研究院采用“飲片標準煎劑”與中藥配方顆粒的化學對比方法,對常用的480多味中藥配方顆粒進行了等量性(定量)研究,結果顯示,中藥配方顆粒與中藥飲片標準煎劑以浸出物折算其生藥量相當,如果標準煎劑1克浸出物相當于10克原中藥飲片,中藥配方顆粒1克也相當于10克原中藥飲片。在等量性對比試驗中,除了采用浸出物對比試驗外,實驗人員還對甘草、黃芪、大黃、人參、天麻等產品采用了薄層色譜法,將有效成分或指標性成分基本相同的指紋圖譜進行對比試驗折算;對干姜、石菖蒲、薄荷等品種進行了揮發油對比測定折算;對赤芍、陳皮等品種進行了分光光度對比試驗折算;對山楂等品種進行經典方法對比測定試驗折算;對地榆、淫羊藿等品種進行了高效液相色譜法對比測定折算;對廣藿香等品種進行了氣相色譜法對比測定折算。以上含量分析對比測定折算試驗結果與浸出物對比測定折算試驗的結果相同。
產品包裝袋說明中均標有“每袋*克相當于飲片*克”字樣,這是對比標準中藥煎劑和中藥配方顆粒的等量性,通過大量對比測定實驗折算出來的中藥配方顆粒相當于原中藥飲片的使用量,醫生和藥劑師可以據此處方和配方。
2、等效性研究
按衛生部《中藥新藥臨川研究指導原則》,經四川省中醫藥研究院、成都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四川省人民醫院、成都市第五人民醫院等地級以上8家有科研工作基礎的中醫醫院臨床試用,中藥配方顆粒所配的“小青龍湯”、“歸脾湯”、“四物湯”、“理中湯”、“羌活勝濕湯”、“柴胡疏肝飲”、“八正散”、“藿香正氣散”、“逍遙散”等組方與傳統中藥飲片配方在臨床上的療效相近,統計學處理均無顯著性差異。
以“羌活勝濕湯”(《內外傷辯論》:羌活10g獨活10g藁本4g炙甘草4g川芎4g蔓荊子2g)為例,設中藥配方顆粒治療組和中藥飲片治療組,每組50例,隨機分組,按衛生部“中藥新藥治療腰痛臨床研究指導原則”中“寒濕腰痛癥”進行觀察,療程15天,結果如下表:

表明羌活勝濕湯中藥配方顆粒組和飲片臨床療效相近,無顯著性差異。
用中藥配方顆粒所配的“小青龍湯”(《傷寒論》:麻黃9g芍藥9g細辛9g干姜9g炙甘草9g桂枝9g五味子9g半夏9g)每日一劑合用抗生素治療組與單一抗生素治療組對比,治療慢性支氣管炎急性發作,兩組抗生素的品種和用量均一致,七天為一個療程,不超過兩個療程,小青龍湯組43人,單一抗生素組41人,隨機分組,按衛生部“中藥新藥治療慢性支氣管炎臨床研究指導原則”中的“急性發作期”所述進行臨床療效對比觀察,結果如下:

兩組病例治療均有效,但臨床控制水平P=0.048<0.05,有顯著性差異。另小青龍湯+抗生素不但提高了臨床控制率,還縮短了療程,明顯減少了抗生素的副作用;表明中藥配方顆粒所配名方確有療效。
歸脾湯單煎與合煎藥理作用比較研究:按單煎制備工藝,分別制備白術、黃芪、茯苓、龍眼肉、酸棗仁、黨參、木香、當歸、遠志、炙甘草單煎液,然后將各單煎液合并;按合煎制備工藝,取全方藥材合煎,制備合煎藥液。結果表明單煎的高、中劑量組和合煎的高劑量組均能明顯抑制小鼠自發活動,經統計學處理,二者無明顯性差異。兩種煎劑均能明顯延長小鼠戊巴比妥鈉睡眠時間的作用,經統計學處理二者無明顯性差異。以上兩實驗提示兩種煎劑均有明顯的安神鎮靜作用;兩種煎劑均可明顯抑制由大黃所致小鼠脾虛胃排空作用,表現為甲基橙殘留率上升,此項藥理作用合煎優于單煎;兩種煎劑均能明顯提高失血性貧血小鼠HB含量,此項藥理作用單煎優于合煎;兩種煎劑對小鼠網狀內皮系統吞噬功能均無明顯影響。急性毒性試驗表明,兩種煎劑均無 明顯毒副作用,提示臨床用藥安全。
臨床療效對比
中藥配方顆粒柴胡疏肝飲治療胃脘痛氣滯癥臨床觀察
治療組:中藥配方顆粒
對照組:傳統中藥飲片組
1、等量性研究
為了確定中藥配方顆粒與中藥飲片煎劑的等量性,以便折算中藥配方顆粒在臨床上的用量,四川新綠色藥業聯合成都中醫藥大學、四川省中醫藥研究院采用“飲片標準煎劑”與中藥配方顆粒的化學對比方法,對常用的480多味中藥配方顆粒進行了等量性(定量)研究,結果顯示,中藥配方顆粒與中藥飲片標準煎劑以浸出物折算其生藥量相當,如果標準煎劑1克浸出物相當于10克原中藥飲片,中藥配方顆粒1克也相當于10克原中藥飲片。在等量性對比試驗中,除了采用浸出物對比試驗外,實驗人員還對甘草、黃芪、大黃、人參、天麻等產品采用了薄層色譜法,將有效成分或指標性成分基本相同的指紋圖譜進行對比試驗折算;對干姜、石菖蒲、薄荷等品種進行了揮發油對比測定折算;對赤芍、陳皮等品種進行了分光光度對比試驗折算;對山楂等品種進行經典方法對比測定試驗折算;對地榆、淫羊藿等品種進行了高效液相色譜法對比測定折算;對廣藿香等品種進行了氣相色譜法對比測定折算。以上含量分析對比測定折算試驗結果與浸出物對比測定折算試驗的結果相同。
產品包裝袋說明中均標有“每袋*克相當于飲片*克”字樣,這是對比標準中藥煎劑和中藥配方顆粒的等量性,通過大量對比測定實驗折算出來的中藥配方顆粒相當于原中藥飲片的使用量,醫生和藥劑師可以據此處方和配方。
2、等效性研究
按衛生部《中藥新藥臨川研究指導原則》,經四川省中醫藥研究院、成都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四川省人民醫院、成都市第五人民醫院等地級以上8家有科研工作基礎的中醫醫院臨床試用,中藥配方顆粒所配的“小青龍湯”、“歸脾湯”、“四物湯”、“理中湯”、“羌活勝濕湯”、“柴胡疏肝飲”、“八正散”、“藿香正氣散”、“逍遙散”等組方與傳統中藥飲片配方在臨床上的療效相近,統計學處理均無顯著性差異。
以“羌活勝濕湯”(《內外傷辯論》:羌活10g獨活10g藁本4g炙甘草4g川芎4g蔓荊子2g)為例,設中藥配方顆粒治療組和中藥飲片治療組,每組50例,隨機分組,按衛生部“中藥新藥治療腰痛臨床研究指導原則”中“寒濕腰痛癥”進行觀察,療程15天,結果如下表:

表明羌活勝濕湯中藥配方顆粒組和飲片臨床療效相近,無顯著性差異。
用中藥配方顆粒所配的“小青龍湯”(《傷寒論》:麻黃9g芍藥9g細辛9g干姜9g炙甘草9g桂枝9g五味子9g半夏9g)每日一劑合用抗生素治療組與單一抗生素治療組對比,治療慢性支氣管炎急性發作,兩組抗生素的品種和用量均一致,七天為一個療程,不超過兩個療程,小青龍湯組43人,單一抗生素組41人,隨機分組,按衛生部“中藥新藥治療慢性支氣管炎臨床研究指導原則”中的“急性發作期”所述進行臨床療效對比觀察,結果如下:

兩組病例治療均有效,但臨床控制水平P=0.048<0.05,有顯著性差異。另小青龍湯+抗生素不但提高了臨床控制率,還縮短了療程,明顯減少了抗生素的副作用;表明中藥配方顆粒所配名方確有療效。
歸脾湯單煎與合煎藥理作用比較研究:按單煎制備工藝,分別制備白術、黃芪、茯苓、龍眼肉、酸棗仁、黨參、木香、當歸、遠志、炙甘草單煎液,然后將各單煎液合并;按合煎制備工藝,取全方藥材合煎,制備合煎藥液。結果表明單煎的高、中劑量組和合煎的高劑量組均能明顯抑制小鼠自發活動,經統計學處理,二者無明顯性差異。兩種煎劑均能明顯延長小鼠戊巴比妥鈉睡眠時間的作用,經統計學處理二者無明顯性差異。以上兩實驗提示兩種煎劑均有明顯的安神鎮靜作用;兩種煎劑均可明顯抑制由大黃所致小鼠脾虛胃排空作用,表現為甲基橙殘留率上升,此項藥理作用合煎優于單煎;兩種煎劑均能明顯提高失血性貧血小鼠HB含量,此項藥理作用單煎優于合煎;兩種煎劑對小鼠網狀內皮系統吞噬功能均無明顯影響。急性毒性試驗表明,兩種煎劑均無 明顯毒副作用,提示臨床用藥安全。
臨床療效對比
中藥配方顆粒柴胡疏肝飲治療胃脘痛氣滯癥臨床觀察
治療組:中藥配方顆粒
對照組:傳統中藥飲片組

統計學處理:有效率P>0.05;X2=1.06895;顯效率P<0.01,X2=7.045,表明中藥配方顆粒組明顯優于湯劑。
臨床療效對比
八正散顆粒劑治濕熱淋癥的臨床研究總結
治療組:中藥配方顆粒
對照組:傳統中藥飲片
八正散中藥配方顆粒能明顯改善尿頻尿痛等臨床癥狀,使理化檢查正?;蛎黠@好轉,總有效率90%,與傳統湯劑有效率83%相比較無顯著差異;顯效率80%,高于湯劑53%,有顯著差異。